作为郑州市核心城区之一,二七区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近年来,二七区教育体育局以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为目标,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,通过政策创新、资源整合、特色培育等多维度发力,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、更加均衡的方向迈进,成为展现郑州教育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。
一、政策引领: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
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坚持顶层设计先行,围绕国家“十四五”教育发展规划及河南省、郑州市教育改革部署,出台《二七区教育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文件,明确“优质均衡、多元特色、创新发展”三大主线。在义务教育阶段,全面推进“集团化办学”模式,组建12个教育集团,覆盖全区80%以上中小学,通过名校带弱校、强校扶新校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;在高中阶段,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,支持郑州四中、郑州106中等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,开设科创实验班、艺体特长班,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;在职业教育领域,深化产教融合,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开设智能制造、现代服务等专业,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。这些政策的落地,为二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二、资源整合:夯实教育硬件基础
硬件设施是教育公平的前提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,近三年累计投入超30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设备升级。一方面,加快学位供给扩容,新建改扩建郑州外国语中学二七校区、长江东路小学等15所学校,新增学位1.2万个,有效缓解了“大班额”问题;另一方面,推进“智慧教育”工程,为全区中小学配备智能教学终端、录播教室、实验室等设施,建成区级教育云平台,实现优质课程资源、教研成果在线共享,让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资源。此外,针对教师队伍这一关键要素,实施“名师培养工程”,每年选派百名骨干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进修,开展“青蓝结对”帮扶活动,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,目前全区拥有省市级名师、骨干教师300余人,师资力量显著增强。
三、特色育人:激发学生成长活力
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。在素质教育方面,各学校开设书法、绘画、编程、无人机等百余门校本课程,成立合唱团、篮球队、科技创新社团等500余个学生社团,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河南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中屡获佳绩;在体育教育领域,推广“一校一品”体育特色项目,如航海路小学的足球、大学路小学的武术,每年举办校园足球联赛、田径运动会等赛事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%以上;在德育工作中,依托二七纪念塔、郑州好人馆等本土红色资源和教育基地,开展“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教育活动,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、劳动实践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,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四、家校社协同:凝聚育人合力
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,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。二七区教育体育局积极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,建立“家长学校”制度,每学期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,发放《家庭教育指导手册》,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;开通“二七教育”微信公众号、“家校通”APP等信息平台,及时发布教育资讯、政策解读,加强家校沟通;联合社区、企业开展“课后托管”“社会实践”等活动,利用社区图书馆、博物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,形成“学校主导、家庭配合、社会参与”的育人共同体。这种协同机制,有效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将继续锚定“教育强区”目标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提质增效为核心,不断优化教育生态,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二七教育力量。